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 > 江西要闻

写好合作共赢的“江西故事”

2014-07-17 15:11 来源: 中国江西网
     写好合作共赢的“江西故事”――昌九一体化一周年系列观察
 
    编者按: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是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加快全省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时值昌九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周年之际,本报派出评论员到省直、南昌及九江等地采访,实地了解昌九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探讨交流昌九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由此梳理出一些广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今日,本报将这些有关于如何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的思考刊出,抛砖引玉,以期对相关工作有所助益。
 
    观察一:
 
    “绿叶”“红花”两相宜
 
    昌九一体化,是新形势下江西策应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区域发展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面对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强劲发展态势,南昌和九江只有联动起来、一体发展,才能形成强大的区域集合效应。从这个角度来看,昌九一体化犹如一出正在赣鄱大地上映的区域发展升级“大戏”,演的就是合作共赢的“江西故事”。
 
    合作演好一出“大戏”,必有角色的分工;有分工,亦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对昌九一体化而言,这种角色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调整的。比如说,在这个产业上,南昌有当主角的实力,而在另一个产业上,九江亦有当主角的优势。即使是在同一个产业领域,不同环节的主角、配角位置也可能对调互换。特别是当两地在合作中出现矛盾和问题时,担负着统筹协调职责的相关省直部门也有必要站出来担当主角的角色。
 
    谁为主角,谁是配角?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大家纠结的问题。对于参与昌九一体化的各方来说,只要有利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只要有利于江西的发展大局,什么角色都可以“扮演”。因此,只要南昌和九江这两个“兄弟”能理顺主角和配角的关系,就一定能把这出区域发展升级“大戏”演得更出彩。
    
    当然,无论是当主角还是当配角,用心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最基本的要求。区域一体化的工作纷繁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如果各方都打自己的小算盘,只想当主角,不想当配角,甚至是互不买账、互相拆台,那么区域一体化就会走向“流产”,江西就有可能在更广泛的区域合作与竞争中失去先机。只要我们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了,把自己的职责尽到了,昌九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就有可能让江西进一步走出去,在更大的舞台上当主角。
 
    用心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求各方辩证地看待主角与配角的关系,顺势而谋。南昌和九江,一个是全省行政中心城市,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体,另一个是重要的门户城市,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的天然优势,两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各不相同。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双方要善于抓住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角色,若主角适合自己,就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和魄力;若主角更适合对方,就要有“甘当绿叶配红花”的胸襟和气概。一旦我们远离了短视心态,打破了门户之见,昌九一体化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在昌九一体化中不介意当主角还是配角,不意味着我们在更广泛的区域合作与竞争中会甘当配角。我们今天所有理顺这一关系的努力,都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走出去,到更大的舞台上去当主角。因此,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要放眼全省、全国、全球,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寻找和创造合作的机会,到更激烈的竞争中去提升自己的实力。
 
    有人说,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就如同南昌和九江两“兄弟”在爬高山,既要各自努力,更要互相帮扶。南昌和九江,只要能够因时、因地、因势“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必定会实现双赢,迎来“登顶”的那一天。
 
    观察二:
 
    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
 
    昌九一体化总体规划和4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昌九大道开工建设,昌九移动和固定电话资费同城化正式实施,部分股份制银行率先免除异地存取款手续费……一年来,昌九一体化前行的步伐坚定有力,“双核”效应也初步显现。但是,对于昌九一体化的纵深推进,仍有人心存疑虑:“昌九两地相距100多公里,物理空间太大,行政区划不同,能‘捏’到一起去吗?”
 
    距离和空间真的是阻碍两地合作的绊脚石吗?行政区划不同真的是两地实现一体化不可逾越的鸿沟吗?其实不然!
 
    放眼全国,像昌九一体化这样的“双核”空间结构模式并不鲜见。比如,广东的广州和深圳,两地相距150公里;江苏的南京和苏州,两地相距215公里;浙江的杭州和宁波,两地相距149公里;山东的济南和青岛,两地相距382公里;辽宁的沈阳和大连,两地相距400公里。虽然这五个“双核”的物理空间比昌九还要大,但通过抱团发展,不仅自身经济实力显增,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以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证:国内200个主要城市GDP排名中,除济南位列第二十三位外,其他9个城市均排在前二十位,广州和深圳更是分列第三、第四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在全国GDP排名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占据前四位,辽宁位列第七,五省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其“双核”的贡献。
 
    由此可见,距离不是问题,问题恰恰是那些思想上的顾虑、观念上的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要求京津冀实现协同发展时,强调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这对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跳不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很可能会以邻为壑,近在咫尺却如隔天涯,物理空间再小也形同散沙,难以形成集合效应。
 
    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突破“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行政壁垒,摈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利益羁绊,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一切要素自由流动,真正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环境一体化,则必定能捏指成拳、抱团发展,发挥“双核”1+1>2的效用。
 
    现实中不乏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当前,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国省级区域内就有“长株潭”、“西咸”、“郑汴”、“乌昌”等。其中,乌(乌鲁木齐市)昌(昌吉回族自治州)一体化按照“规划统一、财政统一、市场统一”的“三统一”原则推进,两地不管是在财政投资项目建设,还是土地、税收、市场准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都能在同一个声音的指挥下用同一个步调前进,一体化进程突飞猛进。8年间,“乌昌”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3.5倍,占全区比重增加5.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5.9倍,占全区比重增加1.3个百分点。与之相反,有的一体化区域历经十几年整合,进展却非常缓慢,最主要的障碍就来源于地方利益冲突,来源于“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区域内,两地为了本地利益而采取地方保护政策,由此衍生的各自为政、利益分割、重复建设、结构趋同、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一体化进程。
 
    缩短认识上的“距离”,才能缩短空间上的距离。我们要用大视野、大胸怀来看待昌九一体化发展战略,算好“舍”与“得”的账,看大局、看根本、看潜力,用改革勇气、改革智慧、改革办法来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打破条条框框,协同方方面面,南昌、九江一定会“抱”得更紧,高高昂起江西绿色崛起的“龙头”。
 
    观察三:
 
    跳出“囚徒困境”的博弈
 
    跳好一支“双人舞”,写好一部“兄弟登山记”,昌九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让“合作”成为当下江西的一个“热词”。然而,在合作的基础上,南昌与九江之间存不存在竞争的关系?如果存在,我们要如何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这是一个必须回答好的重要问题。
 
    “我们是一种竞合的关系。”从昌九大道的双向建设,到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共青先导区的崛起,人们既能看到相向而行的合作热忱,亦能感受到争分夺秒的竞争意识。在合作中开展有序竞争,在有序竞争中深化合作,从它诞生的那一日起,昌九一体化就已驶入了合作与竞争相互促进的快车道。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深化合作是昌九一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全球经济进入协作共生的时代,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单枪匹马、特立独行。近年来,尽管南昌与九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水平仍有待提升。独自走出去,稍显薄弱的实力制约了各自参与合作的话语权,面对竞争则更有些力不从心。当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向我们走来,如果昌九两地还是各自为战,就很有可能落在别人的后面。
 
    唱不响“单刀会”,并不意味着我们跳不好“双人舞”。南昌和九江地缘相接,经济联系紧密,开发条件优越,发展要素集中,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具备加快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走一体化的道路,就是要让两地拧成一股绳索、合成一个拳头,依照资源禀赋的特征,发挥分工合作的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把“蛋糕”做大,进而提升江西的整体竞争实力。
 
    然而,合作并不能代替竞争。因为没有竞争的合作,是没有活力的合作;没有竞争的区域一体化,孵不出人们想要的“金蛋”。
 
    在区域竞合中,昌九两地为了争取主动和相对有利的经济地位,必然会动员一切可能的资源,从多个层面展开竞争。这种竞争是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基础和内在要求,它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不但不会产生“零和游戏”的结果,反而会使两地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更加协同。特别是在区域经济整体水平较低的阶段,两地在产业领域的竞争依然会表现得较为明显,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区间关系则更多地表现为合作。因此,我们在合作中无须讳言竞争,只要这种竞争是有序的,就必然会使双方的合作走向深化。
 

相关阅读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 赣ICP备1300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