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区 > 瑞昌市

瑞昌市码头镇朱湖村打造“党建+”品牌发展纪实

2018-09-21 19:24 来源:九江新媒体

  [九江新媒体JJXMT.CN]近日,记者踏进瑞昌市境内,一处处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青瓦白墙、美不胜收的新农村引人注目。该市朱湖村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村庄,坐落在赤湖湖畔、长江以南、武山以北,总面积3平方公里。朱湖村素有“赣北之大户、瑞昌之望族”的美称。全村共一个自然村,设13个村民小组,4个党小组,正式党员95人,预备党员2人,共有村民3500多人。近年来,该村多次获得省市级先进荣誉,并被授予“省民主法治村”“九江市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30余项。2017年,朱湖村在成功申报九江市党建示范点的同时,又被评为“九江市最受欢迎农村党建+品牌”第一名。

朱湖门楼_副本.jpg

  能人带动致富

  朱湖村北临长江,赤湖环抱,是一个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村落,村民自古在长江、赤湖边上世代繁衍生息,长江采砂换粮、赤湖打渔养家,村民一直过着靠水吃水的穷日子。在外经商多年的朱志模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户,由于是土生土长的朱湖人,难以割舍的家乡情结,使朱志模毅然舍弃了小家的富裕,担起了朱湖大家庭的重责。

  2002年,朱志模回到朱湖村,2003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由于当时朱湖村民风彪悍,打架滋事时有发生。上任不久,朱志模就动起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念头,他个人从家里拿出80万元存放在信用社作为贷款担保,帮助村里急需资金的创业者贷款。有了资金支持,村里的青年也不折腾了,一个个做起了生意。渐渐地,村里打架滋事的少了,跑运输、搞工程的多了,老百姓的腰包也慢慢地鼓了起来。

  十几年前的朱湖村与现在的朱湖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任村长朱志勇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剩余劳动力过多,导致村里的治安不好,打架斗殴的事时有发生。道路脏乱差,家禽都是放养。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大家的整体素质提高了,青年劳动力也都有了安排,房子统一整齐规划,大家的都富裕起来了。”

 

  党建引领发展

  近年来,朱湖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上级党委和政府既定的方针和目标,将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机制,在工作中创优、在服务中完善、在赶超中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斐然,该村先后荣获“瑞昌十大和谐村庄”“九江市‘五好’村党组织”“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等称号。

  村“两委”班子以“党建+”为抓手,创新提出“扶智”蓝图,大力倡导“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带领村民利用当地资源和就业优势,在“水”字上下功夫,在“业”字上找出路,确立了“以水产养殖业为龙头,带动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通过建设集体经济强村,通过养殖业富民”,“以码头工业城为中心,鼓励村民就近就业创业,稳定家庭经济收入”的发展思路。

  朱湖村党支部还以村“两委”班子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改变工作作风,变“群众找我办事”为“我要为群众办事”,确保群众办事随时可以找到村干部。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并且公开承诺:群众到村党支部办事,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想办法尽快解决。该村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在支部大会上讨论,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党员们的意见,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打造党建+品牌

  朱湖村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发展集体经济,通过运营村办企业、发展多元化产业等途径,推动了村民人均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朱湖村积极探索“党建+”新品牌,打造出“党建+基础设施建设”、“党建+集体经济发展”、“党建+精准扶贫”等新工作方法,坚决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打造党建+集体经济发展品牌,发挥支部带领,党员带头的先锋模范作用,朱湖村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主要措施有:盘活村集体资源,村支部广泛征求全体党员意见,经民主决策,依法依规对荒滩、湖汊进行整治,承包给种养户以增加集体收入;发展村办股份企业,以村委会为主体,联合村民入股,注册登记瑞昌市华林货场,发展物流业,在企业内部设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使企业成为村集体经济支柱;对外融资,以村两委干部在村企业的股份作为担保,向金城物流融资,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保证了村集体资产不被流失。

  朱湖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65人,为了帮助村里贫困户早日脱贫,朱湖村积极探索“党建+精准扶贫”模式,村两委根据各自的家庭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帮扶计划,对个别因年龄大打工难的,安排到码头环卫所和朱湖村做清洁工;年龄不大的推荐到村周边企业做普工;无劳动能力的争取政策兜底,实施保障脱贫。为居住环境较差的贫困户粉刷房屋,安排廉租房等,通过就业、安置、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扶贫措施,现有22户已脱贫,2户计划今年底脱贫。

  “集体的钱就得花在百姓身上。”村委会主任朱志勇说,朱湖村利用这笔钱,投入68.4万元,给全村每人缴纳了年180元的城乡医疗保险费;除政府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金外,村里每年投入100余万元,还为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80元养老金;每年为新录取的大学生扶持奖励2000元。村里有专门健身房,各项设施齐全,并聘请护路、维修、环卫工人10人;农家书屋存书3000余册,专职图书管理员1人;在码头司法所签约法律顾问,年化解各类纠纷20余起。

 

  推进新村建设

  朱湖村将党建与基础设施建设联合起来,着眼于解决群众居住、出行、养老、教育、卫生等贴近群众生活的问题,大力推进惠民实事和惠民便民利民工程。至今,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了道路改造、房屋美化、公园绿化、广场亮化。2013年9月,朱湖村被批准为“九江市镇村联动建设示范村”。2014年投资100多万元改造老村圆咀头,使之成为赤湖之滨乃至通湖路一条靓丽的风景线;2015投资60余万元硬化3条通组道路并安装了路灯。

  同时,村里还非常重视教育,为了留住教师,村里投入资金为村里小学修建了一栋教师宿舍楼,每月还补助1000元用来改善教师伙食,还给外地教师报销往返的路费。为了保证公共卫生干净、整洁,村里投资4000余元购买了30多个垃圾桶,还出资聘请专职清洁工、绿化工人、陵园值班人员共12人。

  因为政府征收土地,村里很多墓穴需要迁移。2006年,该村彻底废除土葬方式,率先推进殡葬制改革。朱湖村自筹资金建了一个朱湖人自己的免费陵园,共有3000多个墓地;新建的“追思堂”里,可以供奉2200多个骨灰盒。随着村域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有很大提升,火化观念也已深入人心。对于村里老人过世的,朱湖村给予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补助,家庭特别困难的给予5000元的帮扶。

 

  文化生活丰富

  朱湖村历来重视文体事业的发展,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朱湖农民文化宫,万年戏台,灯光球场,羽毛球场等,该村先后成立了男子篮球队、龙舟龙灯队等多支专门队伍。

  该村素有“山歌唱进中南海,龙舟划进国际杯”美誉,朱湖村歌舞源远流长,早在八十年代,该村民歌歌手朱娥荣一曲山歌唱进中南海,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自接见,并在上海举办的华东六省一市歌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朱娥荣是瑞昌市牛歌第二代传承人,2013年瑞昌“牛歌”获批九江非遗项目,现已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朱湖村自古以来就有划龙舟的习俗,共有男、女子龙舟队近20多支,队员300余人,曾先后两次代表江西省参加湖南省首届“屈原杯”国际龙舟大赛和江西省在九江市举办的首届“庐山杯”国际龙舟大赛,并分别获得了第六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

  近几年,村投资30万元将老学校进行重新装修,改造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内设青少年图书馆、青少年关爱中心、亲情联络室、校外辅导站、乒乓球室、健身房。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该村还开办了老年活动中心,内设农家书屋、棋牌室、中老年阅览室、中老年培训中心。成立了老年腰鼓队、女子乐队,新建了万年台、灯光球场等文体设施,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金戈铁马闻征鼓,只争朝夕启新程。朱湖村党支部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方法,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把村集体收益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文化事业中,努力将朱湖村建设成为“民主文明、环境秀美、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关阅读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 赣ICP备1300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