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焦点

瑞昌织密织牢地质灾害防治网 获好评百姓点赞

2015-05-21 16:33 来源:浔阳晚报

让群众在安全环境里乐业

瑞昌织密织牢地质灾害防治网,获上级好评百姓点赞  

    核心提示:

    [九江新媒体JJXMT.CN]市是一个地质灾害易发区,易发区面积达505.48平方公里,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达 156处。近年来,我市共治理了26个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地质灾害点8处,涉及260户,人口约1200人。今年我市将投入200万元对13个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全面治理,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百姓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乐业。前不久,我市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市)”。

泥石流冲坏了民房窗台.jpg

被冲垮的房屋

     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

   “我们严畈一组的村民,曾经是住在岩溶塌陷坑上面,现在已经整体搬迁到市郊区的潘家堡,再也不用过过去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了!”近日,在市区潘家堡,从南阳乡严畈村搬迁到这个现代化小区生活多年的居民严春仁是这样告诉记者。

    5年前的一个晚上,当时还住在南阳乡严畈村一组的严春仁一家,家里的房间内突然“轰”的一声,正靠在孩子睡觉的床脚处,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深坑,木床的一头已经悬在大坑上面,幸亏木床的另一端的没有塌陷。半夜间突然的变故,让全家人吓得面如土色。

    第二天,南阳乡政府以及市地矿局的领导相继赶赴严畈村一组,发现该组共有36户村民住在岩溶塌陷坑上,大部分村民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倾斜、裂缝,村民们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此事曾经惊动了省内多家新闻媒体,同时也引起了省、九江市、瑞昌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安排村民整体搬迁。

    不久,我市有关部门在充分考虑村民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和当地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搬迁方案。经过多方论证和征求意见,最后决定将36户住在岩溶塌陷坑上的村民整体搬迁到瑞昌市郊区的潘家堡。新的选址距瑞昌城区仅2公里左右,有利于村民生产生活及长远发展。而且村民们搬迁建房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并减免有关费用。

    事实上,我市地处赣北山区,国土面积1442平方公里,也是一个地质灾害易发区,易发区面积达505.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1%,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达 156处,其中崩塌5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106处,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146处,重要地质灾害点10处。当年,我市还对码头镇黄沙林场和花园乡黄坑村两个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160户748人也将陆续进行整村迁移,并在全市11个重点地质灾害危险防治点上的村民全部转移。

    目前,我市共治理了26个地质灾害危险点,总投资763.2万元,搬迁地质灾害点8处,涉及260户,人口约1200人。

    “今年我市将投入200万元对13个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全面治理,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百姓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乐业。”市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辉告诉记者。

市长罗文江现场办公.jpg

瑞昌市市长罗文江现场办公

     主动出击消除灾害隐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4年我市同样发生多起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而诱发我市地质灾害的主因是强降雨,滑坡、崩塌、泥石流仍是主要致灾种类,而且地质灾害发生具有显著的区域性。

    据介绍,我市地质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汛期,尤其集中于主汛期7—8月。区域性和局地强降雨期间,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将明显增加,且具有较强的同发性和群发性。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和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等人口聚集区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是重点防范目标。同时,在高山峡谷地带从事生产建设的工矿企业、水利电力、铁路公路交通工程等施工点和营地也是重点防范目标。

    “我这里发生泥石流后,真担心自己又重临着再次重建,还是党和政府好,很快就将我们后山这个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整体整治,现在我们真正能在这里安居乐业了!”说起地质灾害整治,横港镇北山地震新村村民邓立新、邓安庭最有发言权,他们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和当地村民的种种不幸和幸。

    原来,北山地震新村是个移民新村,邓立新他们是来自该镇不同行政村的移民。移民新村村民邓安庭告诉记者,北山地震新村共有24户人家110多口人,分别来自红星、清盆等行政村,都是因为2005年“11·26”地震而搬迁到这里的,房子都是2006年建的,因为大多数移民来自山头村,被政府安置到集镇附近的公路边上。

    邓安庭还告诉记者,他们这些移民到来之前,这里是一个山包,因为靠近公路边,就被政府作为灾后安置点固定下来,并将山包靠近公路这边铲平安置灾民建房,因为赶工期,所建房屋离山体较近。

    2012年7月间,在一场急骤的暴雨后,后山的整个山体出现下移,原先砌好的防护坡被冲击得乱七八糟,有的山体直接紧挨房屋的二楼,整个屋后排水沟被堵,随时都有冲塌民房的可能。

    “当时,由于这排民房的后墙靠近山脚,加上大量的泥土堵塞了排水沟,要把这些滑坡的泥土搬开,机械无法作业,只能靠人力疏通,进展会很慢。如果再下暴雨的话,民房可能会被直接冲垮,村民对此深感忧虑。”邓立新说。

    山体滑坡事件发生后,横港镇政府迅速将此事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市地矿局和九江市国土资源局立即分别安排工作人员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来到事发现场指导防灾。

    后经专家鉴定,导致这次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农民在这里建房砌坡时,形成了这个高陡边坡;二是因为近段时间连降暴雨,造成土里饱水,相互之间的凝聚力降低,从而形成了大块山体往下滑。

    山体滑坡事件发生后,横港镇立即赶赴事发现场,并及时将这一情况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与此同时,镇政府还发动当地村民对几家直接受到威胁的村民进行了紧急疏散,并筹措资金对该山体进行治理。

    由于山体滑坡的面积较大,将所有的滑坡山体进行清除,非常困难。在九江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和赣西北地质大队的帮助下,横港镇政府请来了施工队伍,打起了多道防滑桩,防止山体继续滑坡;并通过机械,对已滑坡的山体,进行梯状分割,形成一道四级巨型的“防滑梯”,有效地缓解了山体的压力,然后对每级巨梯进行筑墙巩固,彻底解决了山体再次滑坡的难题。

    地质专家还发现,靠近民房的地方,还有多处“虎跑泉”,每到下雨天气,地下水从山脚下涌出。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横港镇政府又组织当地村民在山脚建起了一道深深的排水沟,使这些地下水无法在地面上积聚。

    据了解,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防治监管任务艰巨。近年来,随着自然因素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不断增加,加之人为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呈上升趋势,许多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已超出原有防治规划范围,且大部分分布于山高坡陡的山区,一旦发生灾害,破坏较大,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为了应对暂时无法搬离危险点的村民安全,市地矿局主动出击,在加强管理和的同时,给每户村民发放了一张印有市、乡、村三级责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及地质灾害示意图的“应急卡”,指导村民安全避让地质灾害。
 
    安居乐业获得群众好评
 
    进一步加强监测巡查,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地矿局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公路沿线边坡、农村傍山切坡建房点、矿区范围、露天采石场等重点地段的排查,完善每一个隐患点的档案资料,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与此同时,针对群众防灾意识低,公路沿线切坡建房现象严重,不少新建房屋没有有效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等的情况,相关部门加大对非法乱挖乱建,切坡建房等的查处力度,有效防止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在位赛湖农场三分场安定湖尾,记者看到,有几十户依山傍湖而建村居后面,原先的松散土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由石块和水泥筑成的护坡。而在建好护坡的前几个月,这里是一处严重的地质灾害点。

    “去年7月前后,在一场暴雨过后,屋后的山体突然滑坡,将整个屋后的排水沟堵了个严严实实,泥石流直接冲击墙体,将将墙体和窗户都撞变形,10多户村民每天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村民陈新锞对记者,“泥石流发生后,我们几户冲击较为严重的村民将此事向赛湖农场以及市地矿局有关领导反映后,很快就引起了重视,现在护坡搞好了,我们能安居乐业了!”

    市地矿局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付国华告诉记者,导致这次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这些村民都是外来户,在这里建房砌坡时,形成了这个高陡边坡;二是因为去年曾经出现过连降暴雨的天气,造成土壤饱水,相互之间的凝聚力降低,从而形成了大块山体往下滑。

    2013年3月,位于洪一乡长坑村中垇岭半山腰处,发生一起严重的山体滑坡,将该村唯一的一条公路阻断。该滑坡处距长坑村中垇新屋下0.5㎞。为了尽快消除此路段的安全隐患,彻底解决村民出行之苦,在市地矿局的大力支持下,洪一乡政府组织了该处崩塌滑坡治理工作,总投入51万余元,采取坡面削方减载、截排水沟、简易挡土墙等方式进行治理,挡土墙总长80m、排水沟总长120m、削方量11062m3,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近年来,各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呈不断增加的态势,且危害性较大。我市改变原先的监督模式,由“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事后救灾为事前防灾”。比如农房选址,不能选在危岩体下、滑坡体及前壁后坎上,避免因选址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申请建设用地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报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定,未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国土部门不能办理用地手续,对未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造成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承担一切后果,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由于我市境内矿山数目多、规模小,不少矿区面临资源枯竭等问题;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环境恢复治理不到位,都是引发地质灾害的诱因。

    在每年的汛期来临前,瑞昌市地矿局均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编制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也相应编制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切实把领导负责制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乡镇、村组、农户上下联动,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灾害速报、月报、24小时值班等制度的防灾体系,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防灾意识,细化防灾措施。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与此同时,该局还专门编印宣传手册、防灾避险宣传画,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近两年以来累计发放地灾防治科普宣传手册300册,防灾避险宣传画万张,广泛向群众宣传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后果、预防和避让措施、灾情发生后的应对方法等。

    近年来,瑞昌市还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4起,效果非常成功。2014年6月16日,瑞昌市在桂林小学组织了一起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参加人员达600余人,其中紧急避让406人,不仅有效增强了师生防灾意识和应急避让能力,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我们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群众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安居乐业!”徐辉表示。(浔阳晚报 记者 朱淳兵)
 

相关阅读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 赣ICP备1300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