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焦点

探访鄱阳湖非法捕螺 吊杆式渔具已拆除三分之二

2015-12-18 14:12 来源:江西日报

   [九江新媒体JJXMT.CN] 12月16日,在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来自江西农大的专家正在为两只刚刚死去的白鹤雏鸟和豆雁制作标本。这两只珍稀候鸟在觅食中不幸受伤,再也没有机会在来年春季飞回遥远的西伯利亚。

 
  上周,本报连续报道了鄱阳湖区吊杆式捕螺渔具列为禁止渔具后,仍有少数吊杆式捕螺船顶风作业,引起了省渔政局的重视,加大了拆解吊杆式渔具工作力度。连日来,本报记者驱车来到湖口、都昌等地,对湖区渔政部门打击非法捕捞进行实地探访。
 
  现场:觅食难雏鹤命丧湖区
 
  在都昌候鸟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刚从湖区巡查回来的管理局局长李跃正在和湖区一线20多名护鸟员通话,了解候鸟栖息情况。这些天,他更关心的是,曾经肆虐鄱阳湖的吊杆式机动捕螺船是否销声匿迹。
 
  “管理局2008年成立,今年是我感到压力空前的一年。”李跃说,该保护区的管辖范围61.65万亩,实际工作范围涉及9个乡镇,湖岸线185公里,占整个鄱阳湖的三分之一,但管理局只有8个人,工作难度可想而知。由于吊杆式捕螺船的非法作业加之今冬水位居高不下,湖里的螺蛳减少,白鹤和豆雁不得不去别处寻找食物因而受伤,虽经候鸟医生的抢救,但回天无力,雏鸟还是命丧湖区。
 
  “点多面广,阵线长,巡护任务重。”李跃说,除了巡湖保护候鸟,这个只有8个人的管理局还承担监测候鸟种群、数量、栖息分布状态的任务。目前,在该保护区的候鸟数量仍有12万只,很多候鸟依赖湖中螺蛳为食。
 
  相比之下,湖口县渔政局的压力要小一些。湖口渔政局局长娄剑平说,该局不仅要监管11.7万亩鄱阳湖水域,还承担5.3万亩长江水域的渔政管理任务。然而,让人诧异的是,该局负责的水域,没有发现一艘当地渔民的吊杆式捕螺船。不过,该局并没有放松对非法捕捞的管理。
 
  据介绍,湖口县之所以没有吊杆式捕螺船,跟当地渔民捕捞习惯有关。据介绍,该县登记在册的渔民只有412人,且多数渔民只在农闲时才捕捞,捕鱼是其副业;其次,该县渔民使用的渔船功率很小,无法安装吊杆式渔具或底拖网;当地渔民仍旧沿袭传统的捕捞方式。
 
  进展:吊杆式捕螺渔具拆除三分之二
 
  17日下午,都昌县文体中心码头,停满了各种渔船。该县渔政局资环股兼执法大队负责人詹定鹂和其他执法人员一道,拆解吊杆式机动捕螺渔具。
 
  都昌县和合乡一渔民告诉记者,他的捕螺船才捕捞几天,就遇到了农业厅下发禁止吊杆式机动捕螺船作业的通知,当他得知捕捞数量到达500公斤以上或者价值5000元以上,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时,忍痛拆除了价值近万元的吊杆式渔具。
 
  “今年禁渔期间,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对螺蛳的需求较大。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组织多地渔民在鄱阳湖进行违法偷捕螺蛳。”詹定鹂说,近年来,由于禁渔力度加大,螺蛳供不应求,价格飞涨,暴利驱使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采用大功率的吊杆式机动捕螺机,而运输手段也是变化多端,采用多人多车跟踪执法人员,交通要道安插眼线,运输工具也从原来比较显眼的大挂车,变身为小型农用车。詹定鹂介绍,渔政执法船驻守在鄱阳湖瓢山、朱袍山等敏感水域,岸上分为三个小组在沿湖码头、交通要道,进行不间断巡查、蹲守。
 
  “有的螺蛳收购者用沙子做伪装,车上不见螺蛳,车底用防水布,车过不见水迹,增加了执法难度。”詹定鹂说,在摸清了非法分子的种种手段后,他们采取岸上堵、水上查的对策。禁渔期间,他们先后查处非法捕捞、运销螺蛳案件共125起,查处螺蛳121车,2440吨,移交公安机关7人,移交外县渔船8艘。
 
  省渔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全省1000艘吊杆式机动捕螺船的非法渔具拆除工作将在12月底全部完成。据调查摸底,1000艘捕螺船中,沿湖渔民自行拆除数量接近三分之二。湖区渔政部门将拆解禁用渔具与燃油补贴、捕捞许可证挂钩,建立禁用渔具台账,实行拆解销账制度。
 
  建议:堵疏结合适度捕捞有助湿地保护
 
  专家介绍,螺蛳吸纳污泥,摄食藻类,能够减少水体富营养化,起到天然水底垃圾清道夫的作用。同时,螺蛳也是部分候鸟的主食。
 
  “目前鄱阳湖水域当中,常见螺蛳约有二三十种,餐桌上的主要是环棱螺和田螺两大类。”动物专家表示,随着捕捞量的增多,螺蛳总量降低,生物平衡将会被打破,生态环境将会受到影响。
 
  “螺蛳生长在湖水里,一旦生存环境趋于平静,繁殖速度非常快,因此不必担心螺蛳灭绝。”李跃说,对于螺蛳捕捞,一棍子打死似乎也不合适,最好的办法是划出一定区域,在禁渔期之外的时间里,适量地通过人工方式捕捞一部分螺蛳,合理有序地利用自然资源未尝不可,但前提是必须保障湿地生态环境、湖水水质以及冬夏候鸟的食物,决不允许使用类似吊杆式捕螺船这样毁灭式的捕捞手段。
 
  专家建议,对螺蛳捕捞船只,必须是人工作业,而且一船一证;对于运输螺蛳车辆,也要实行一车一证。在对部分水域放开人工捕捞之前,需要专家进行精心论证,在一定的时间内,划出螺蛳过剩区域,限制捕捞数量。
 
  “对列入参与捕捞、运输的船车,相关部门可收取一定的资源管理费,以堵疏结合的办法解决屡禁不止的非法捕捞行为。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让候鸟地栖息环境更优越。”专家说。(江西日报 记者徐黎明)

相关阅读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 赣ICP备1300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