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焦点

田先敏:传承千年竹编之美

2016-08-20 15:50 来源:浔阳晚报

   [九江新媒体JJXMT.CN] 干竹编半个多世纪,从“讨生活”的残疾少年到省级非遗传承人,65岁的田先敏经历了鲜为人知的艰辛。7月20日,田先敏带着弟子雷保红来到市图书馆,为一群孩子们讲解竹编的工艺,手把手地教授制作方法。孩子们和家长纷纷将田先敏围住讨教竹编技法,田先敏坦言,没想到九江市民对竹编有着如此高的热情。

 
  一讨生活残疾少年学艺
 
  田先敏自幼家境贫寒,因为10岁的一场变故导致右腿落下了腿疾。由于干不了农活,家人希望他能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瑞昌竹林面积广袤,过去林区农民多以小山竹加工篾器出售。丰富的竹资源给了瑞昌竹编艺人无限的制作空间。千百年来,瑞昌的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变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竹编艺术制品享誉海内外。当地的斗笠、丝箩、米筛被誉为“瑞昌篾器三宝”。家家户户干农活、生活用具都少不了这些。对于多数普通家庭而言,成为篾匠是“过上好日子”的选择之一。1966年,年仅14岁的田先敏就到武宁拜师学艺。来回30多公里的路程,每逢过节回家探亲,田先敏舍不得花钱坐车,都是步行回家。田先敏特别好学,老底子的手艺人,都有自己的骄傲,做的竹编一定要精益求精。教徒弟自然也是了,那代表了师父的脸面。学篾匠最难的就是启篾这一关。一开始学的时候,由于刀法不对,田先敏的手指不知被划破多少次。记者看到,田先敏的手上有不少老茧,手指上还有被篾条划伤的疤痕。正是凭借着这份韧劲,3年后,他就学成出师。在家中编制的滕椅、箩筐,由于手艺好,每逢拿到集市上就被一抢而空。
 
  二求创新拓展海外市场
 
  在竹编市场混熟后,田先敏不仅懂得搞竹艺,还会跑销售,很快就熟悉了市场行情。1983年,他决定在南义镇与人合办一个竹编厂,他自己担任厂长。经过艰苦的打拼,他很快就让南义竹编在当地名声鹊起。但接踵而来的却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上世纪90年代,随着工人工资和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竹编厂的生意开始变差。同时兴起的外出务工热潮让很多竹编工人纷纷抛下竹篾进城务工,竹编艺人不断流失。1990年到2002年间,南义竹编工艺厂的工人由几百号人锐减至不到10人。同时竹编工艺工序复杂,要求精密、细腻,难度大,品种多,其工艺难以用现代机器代替,这使得竹编厂一度面临困境。1994年,田先敏在竹编加工业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独自承包了竹编厂,可是仍然没能把企业带出困境。到了1998年,竹编厂生产经营更加艰难,迫不得已,田先敏决定拓宽加工领域,努力弥补亏损。2002年,田先敏自办的南义竹编工艺厂已走过近20个年头,因大环境的改变,工厂遭遇困境,面临倒闭。
 
  他不断学习,反复实践,认真思考着竹制品的未来。面对传统工艺的生存困境,田先敏在寻找着新的出路。2002年,田先敏偶然得知广州有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消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前往广州,在朋友的展位上展示了自己的竹编样品。在这次广交会上,田先敏终于找到了需求市场,经过努力,他与外商签下第一笔订单。只要市场需要什么,他就开发什么产品,看不懂英文的订单,他就跟着学,现在不但能看懂订单,还可以与外商进行简单交流。此后十余年间,田先敏成功将传统的竹编工艺打入国际市场。2010年,田先敏还发明的竹编太阳能灯。这种竹编太阳能灯白天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储存,晚上供照明使用,可照明3至5个小时。由于这种太能灯节能、环保、原生态,而深受客商青睐。目前,田先敏已与福建一公司达成合作生产协议,年产500万支太阳能灯,主要销往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地。
 
  三为传承弘扬竹编艺术
 
  2001年10月九江市竹编工艺品参加在四川宜宾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暨中国竹业博览会荣获金奖。2008年,瑞昌竹编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年底,田先敏被列为瑞昌竹编省级“非遗”传承人。2009年瑞昌竹编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这也是江西省唯一的参展作品。
 
  竹编工艺工序复杂,要求精密、细腻,难度大,主要工序有去蔸、去稍、破竹、劈条、去篾黄、取层、拣篾、刮篾、煮篾等。手艺人要将一根竹子收拾干净,按照产品的规格锯成长短不一的竹段,再放到80℃左右的高温水池里,倒上食用碱,反复地进行清洗去污,取出来时便从暗淡灰旧的暗黄色变成亮丽的明黄色了。这时候再拿去做成工艺成品,然后进行晾晒、烘干,历经10多道工序,一件竹编工艺品才能完成。在采访时,田先敏灵活的手指拿着篾条,现场演示竹编工艺品的编制技法,不停地穿插、打结固定,不一会儿,竹篮的装饰就完成了。田先敏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竹编也从最初的生产、生活用具,慢慢演变成用竹编工艺品来装饰自己的生活。主要制品有从椅凳、簸箕、凉席等发展为以花钵、花篮、动物造型的水果盒、礼品盒为主。近几年来又开发生产各种园艺产品。如竹篱笆、竹亭子、竹小屋等。以传统的手工艺向现代大都市发展,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田先敏将工厂交给儿子打理。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田先敏将精力集中在传承竹编艺术上。虽然竹编厂的生意好了起来,但田先敏开始担心传统手艺的继承问题。田先敏告诉记者,由于竹编工人数量有限,现在工厂的生意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传统手艺易学难精,并且十分费工夫,和其他传统手艺一样,愿意来做竹编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他广泛的将竹编技艺传授给厂里职工,人数达百人以上,亲传弟子有雷保红、田雪梅等5人。田先敏告诉记者,许多民间艺术面临失传,甚至有些在走向消亡。只有为传统民间艺术找到与市场结合的接点,才能让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南义竹编工艺厂作为九江学院艺术学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教学基地,每年都要迎来不少大学生。田先敏坦言,自己没读几年书,给这些大学生上课还是颇有压力的。但是,他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竹编艺术。(浔阳晚报 记者林静)

相关阅读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 赣ICP备1300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