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市一医院

【活水人在华西】冷巧云:“经过一次次的亲身体验,不断转变我的思维方式”

2021-08-09 15:30 来源:

微信图片_20210809153538.jpg   

  
  冷巧云
  
  急诊科(在华西进修)
  
 
  
  前  言
  
  阳春三月,我怀揣着梦想与挑战,同时充满了感激,踏上了通往华西进修的旅程。领导们的精心策划和筹备,主任的栽培和同事们的助力,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我行囊充实。
  
  作为急诊人,华西急诊是一座神圣的殿堂,那里有着前沿的医疗技术,高端的科研水平,严谨规范的教学理念,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疑难患者的求医向往。
  
  微信图片_20210809091741.jpg
  
  初到成都那晚,路过华西急诊门口,虽已夜深,却是人流川息,夹杂着病患和家属们的交谈声,120救护车的鸣笛声,还有保安大哥呼叫家属的喇叭声,不难想象里面是怎样的一番抢救场面。心里想接下来的半年将在这样的急诊环境中度过,顿感惶恐与焦虑。
  
  来到华西的第一课是由曹钰教授讲授,她从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科研以及国内外急诊背景等角度,详细阐述了急诊的临床思维和作为急诊科医生的窘境、责任与要求。这让从事急诊工作8年之久的我,第一次深刻认识到急诊工作的现状与真谛。当被问及“你来到这的目标是什么?你想达到的水平是什么?你对自己的规划是什么?”,简短的三句“是什么”瞬间将迷茫的自己催醒,甚至成为了自己反复推敲每个病例、每种疾病演变的灵魂向导。
  
  微信图片_20210809153543.jpg
  
  惊心动魄的抢救室
  
  入科后的第一站是抢救室,一个可容纳一百张床位的抢救大厅,时刻保持着饱和的状态,不论是医生护士还是工人或陪护,忙碌是每个人的状态,而井然有序却是他们的节奏。虽然插管用的是普通喉镜,呼吸机还是上世纪生产,抢救药也都是常用药,但复苏成功率却是国内领先水平。这离不开医师们缜密的临床思维、熟练的抢救技术以及医护的默契配合。在这里,见证了太多的惊心动魄,急性心包填塞致血压、血氧急速下降时紧急床边心包穿刺,张力性气胸因缺氧而昏迷者行紧急气管插管,同时床边胸腔闭式引流术,鱼刺致食道穿孔,并靠近大血管行胃镜取鱼刺时,血管破裂者立即紧急开胸手术,重症心肌炎患者给予体外膜肺氧合后转危为安……但在这里,同样也有太多医者们的束手无策,大面积脑梗死合并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者、自发性食管破裂入胸腔致反复脓胸者、癌症晚期伴多发转移辗转求医只为能减轻痛苦者、因经济困难而放弃可治疾病者、因床位紧张不能及时入院得到专科治疗者。
  
  复杂多样的普诊区
  
  第二站为普诊区及观察区,狭小的空间里总是挤满了长期被病魔缠身,最后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华西医院的患者。相对抢救区最大的不同是,这里病患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但不代表病情不重,相反,这里的患者多为病情复杂、病程长、疑难杂症、治疗效果差、或是辗转多家医院等等原因,甚至有反复发热病因不明、肝功能衰竭、血细胞莫名的减少、突发精神行为异常,更有一些罕见风险存在,心房巨大血栓、高钙血症危象、嗜血综合征……而在这些看似平稳的表象里寻找潜在风险的蛛丝马迹并不是一件易事,在这种嘈杂的环境里,华西老师同样能时刻保持着从容不迫的心态,步步追踪、层层剖析、逐条梳理、逐步处理的逻辑思维总能挖掘出疑惑重重的病因以及收获满意的疗效。
  
  不断转变的思维方式
  
  转眼进修学习已快接近尾声,回想当时我初来学习时思维凌乱、只能看见病情的表象,与华西老师随时能准确抓住疾病本质相比,差距巨大,深刻的感觉到自身临床知识的缺乏、逻辑推敲能力的不足、以及缺少提前干预潜在风险的能力等。随着不断学习实践,通过体会华西老师一次次的诊疗过程、阅历一个个真实病患的诊疗资料,寻求老师帮助以及查询书籍等不断解除心中疑惑,我的临床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思维方式变得更加严谨。通过亲身经历一次次的急诊抢救,我也逐渐磨练出了一种平稳心态,甚至见证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抢救技术,让我视野开阔不少。适应了学习节奏后,能逐渐跟上老师的思维方式,对老师的提问也能准确回答。我想这大概就是学习路上的收获吧,过程虽然艰辛,但充满了喜悦。

相关阅读

九江视窗网 JJSCW.COM.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 赣ICP备13004140号